9月14日台北城市舞台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
臨去時,唐美雲飾演的角色,正在舞台技術刻意營造的傾盆大雨中,無聲地嚎啕大哭。
即使《錯魂記》的劇本在故事情節的營造與推動上,稍嫌貧乏,但唐美雲
在創團十年之際,大膽以南管唱曲表演作為呈現主軸,又以劇終執行困難的大雨技術(這是我進劇場看戲以來,最大的一場人工雨)收束,她的企圖和魄力,真的教人羨慕又忌妒。
開場的扛轎身段,跟第二場〈錯魂〉的那段陰調演唱與畫面呈現,節奏明快動人,當然叫人懷念而珍惜的還是潘麗麗的歌聲。從音樂劇轉檯首度嘗試演出歌仔戲的洪瑞襄,表現還算穩定──雖然有幾處節奏跟武場搭不上線,顯然還是現代演員不習慣聽鑼鼓點,但在她於第六場起轉性演出小姑時的肢體跟聲音,仍是相當具有說服力,這可能是唐美雲尋求洪參與製作的原因之一。
由於是南管音樂,劇情也繞著角色們須參加南管樂社的種種情境打轉,就故事戲劇性來說,有點單薄了些;不過,以這樣的男女家庭故事,套用南管來表現壓抑與詩情,其實相當合適。只是,幾段有知名南管藝人王心心出現的表演場合,都是靠演員許秀琴飾演的阿聰伯,突兀地打斷,讓人有點擔心是不是連演出者都對南管節奏的沈悶,感到焦慮。
這個劇本相當特殊。一則是它將懸疑的結局留在最後揭曉,人物角色陷在命定的困境裡,看似無處可逃,但最後卻讓女性角色具有獨立意志──即使原因看起來好像只是因為男主角必須克制自己對女主角(妻子的魂魄附在自己妹妹的身上)的身體「有慾望」,選擇他嫁,開始另外的人生,與過去的戲曲劇本相當不一樣;二則是把對男女主角的感情,留在事後的劇情裡,慢慢鋪陳,竟然也具有說服力,可能是演員的表演與魅力居功,使得一開場死別的悲傷,到了劇終,獲得雙重擴大的效果。
可惜的是,主角們所面對逼婚或社會眼光的壓力,全靠一個「阿聰伯」的角色來負責。而阿聰伯三番兩次重複地質疑──幸好是演員道地的台語念白可看,顯得主角們面對的不倫和兩難,有點過於簡單。
不過即使如此,我真是要對唐美雲使用南管跟大雨技術,掌聲喝采!想是她對傳統藝術的執著,真是一個濃情蜜意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