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5, 2005

對抗天命?還是對抗想像?

明華園戲劇團《王子復仇記》
國家戲劇院
123日午場

這絕對與英國十六世紀劇作家莎士比亞筆下的復仇王子《哈姆雷特》大相逕庭。沒有“To be or not to be“的進退兩難,明華園《王子復仇記》中的兩位王子,非但沒有身分認同的問題,而且對於「復仇」,都有執著而堅持的觀點。這齣堪稱傳統戲曲《貍貓換太子》加西洋童話《乞丐王子》的「變型」劇作,一則呈現了明華園獨特的敘事邏輯和緊湊的戲劇情節,二則隱約顯現了角色創作與編寫想像兩方面的制衡和拉鋸。
《王》劇從皇帝趙曙迷信皇陵風水──整件事情似乎都該歸咎於一位「攪局」的圯橋先生──遣散三百名宮女開始,其中包括與太子有私情而懷孕的宮女秋月盈;連他自己剛出世的親孫趙漏,也被驅逐出宮。廿年後,當年的太子登基為帝,秋女與皇后的兒子則分別流落民間、長大成人。前者十八歲即入試及第,成為七品縣令(孫翠鳳飾演秋宮還);後者則是由皇后囑託的太監福岸扶養,變成菜市場的什細郎(陳勝在飾演趙漏)。全劇上半場鋪陳真假太子曲折的身世和不同的生涯背景,卻同時鍾情一位市場寡婦問清風(鄭雅升飾演)而產生交集。所謂兩人復仇的主題,則在下半場緊扣當今皇后(當年太子妃)與宮妃秋月盈之間的妒恨而展開。
從開場至上半場故事中秋月盈因被發現與寡婦的私情而遭罷黜的舞台場景相當精彩,其中幾處動作設計既是乾淨俐落,又能推陳劇情──前提是假若觀眾能全然擁抱這齣戲天馬行空的故事邏輯。諸如菜市場一景趙漏與四位市場小販的互動,尤其蒼蠅拍的使用真是「聳」得叫絕!又有明華園內台演出(可能連外台也不算少見)精妙緊湊的場景變換,搭配五個大男人「偷窺」秋宮還與寡婦偷情的「裸露」場景──這是不是孫翠鳳最「色」的一次演出?!而當落魄的秋宮還受當鋪老闆福堤的誘勸,一路糊裡糊塗被騙入京的程式身段,也博得不少掌聲。
此外,故事敘述邏輯出現尷尬矛盾的下半場中,有一場皇宮與皇陵裡的四人交叉對話──同時交代兩個場景發生的事件,與秋宮還後來將計就計當上太子攝政理事,穿插皇帝父親帶著甫相認的太子趙漏回宮的這場「國事對比家事」的場景,均相當具有現代劇場的特色──即使有趕戲的嫌疑。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筆者倒是頗為認同背後的創作企圖;比如角色姓名的安排(「福堤」、「福岸」的隱喻,趙漏與問清風這兩個角色彼此的調侃及「秋宮還」這姓名所隱藏的宮女心事等等)和挪借大陸北方一帶龍王故事和戰國時代名相張良於圯橋遇老人黃石望等等典故。相信編劇在下筆之前,著實花費了一番苦心鋪排格局。
或許是因著「龍抬頭」與「龍吐珠」的背景出自大陸北方,整齣戲的台詞感覺起來像是直接從普通話翻譯過來的台語;像是「奴氣他……」、「彷彿間……」、「雲淡風輕……」、「爾等……」、「不遜當年龍抬頭…」和「擁犢入懷、我心深處」等唱詞或韻文,對於習慣台語用法的歌仔戲觀眾而言,聽起來有點彆扭吃力──但話說回來,明華園觀眾若已見識過《鴨母王》的英文唱詞,這樣的語言風格,應該也不至於排斥。當然,也有如「清風不來、汗流全身」與「寡婦賣菜賣風霜」等語意雙關的文字,形塑了抽象的戲劇空間。
先不提「王子復仇」的主題,這齣戲的上半場有如金庸武俠小說《絕代雙驕》般描述兩名主角不同的身世與人格;飾演秋宮還的孫翠鳳難得表現風流偷情的德性,對照憨厚耿直的趙漏,讓人期待接下來兩人的命運與結局。可惜,由於上半場主角命運命題的薄弱(單單起因於太上皇趙曙的迷信,更何況後來趙曙的鬼魂還現身於秋宮還面前,請求原諒),從近中場前秋宮還因「緋聞」從縣令被貶為庶民後的故事線,開始「一蹶不振」。編劇試圖回到復仇的「大哉問」,卻只是愈陷愈深,只能一廂情願地把主角秋宮還的復仇對象鎖定這位可憐的花皇后,對於真正的肇事者(沒有擔當的父親)卻毫無報復的舉動。花皇后這個女人,變成主角復仇的代罪羔羊;編劇所謂的復仇,也不過是圍繞著女人的妒恨打轉,原本談論國家朝廷存續的格局,被貶抑為大房、二房的鬥爭,相當令人遺憾。
接著,因為全劇格局拉低,編劇似乎只好回到主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互動,以此為基礎,來推動秋宮還的復仇計畫。由於演員的表現精湛動人,幾處與母親有關的場景表演,均相當動人;諸如下半場一開始秋宮還自訴母親清白、太子趙漏回到民間巧遇秋月盈等而相認家人,與最後秋宮還自認完成復仇計畫而母親卻已辭世等情節唱段,徹底表現了感人的戲劇性。然而,秋宮還這個角色的矛盾(既然能立即攝政理事,為什麼逃不了被捉姦的緋聞?或是,竟然沒有更精練的社交能力?),與逃避交代趙漏這個角色的結局(既然已經再次入宮為太子,為什麼不幫助自己的生母對抗秋宮還?皇上為什麼在全家好不容易團圓後又若無其事地離去?),讓這齣戲結束在一個故事沒說完的驚歎號中(飾演秋宮還的孫翠鳳哭喊一聲「娘!」)。
天馬行空的編劇想像,遇到了「堅不可破」的角色類型與現實──比如孫翠鳳絕不可以單純地演反派,或是大家鍾愛的孫翠鳳使不了壞,突然踩了煞車,回到人間的地面,跟著眾生之口,重複著以往老掉牙的故事橋段。
誰說這齣戲不是悲劇?!從孫翠鳳飾演的秋宮還來看,他是一個具有人性缺點的悲劇英雄,執著地對抗天命與環境的安排(但他上半場的表現,又不盡然),不然他也不會「人算不如天算」,竟在最後關頭失去的老母親。可是再從悲劇的觀點來說,這齣戲又沒有提供淨化昇華的情節,連可愛的太子趙漏這個角色,到後來也變得無疾而終。不上不下地,不知道有沒有觀眾和我一樣,搞不懂王子到底復了什麼仇?白費了編劇原本精心策劃的人與天鬥的格局。

No comments: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希臘雅典郊區知名劇場Epida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