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4, 2006

真個自戀好女人!


二○○六誠品戲劇節
1/2Q劇團《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作》
101
台北敦南誠品藝文空間


相不相信,看女人搞自戀,也能像搞同性戀一樣動人、精彩?!

這齣由崑曲演員楊汗如、小劇場編導戴君芳和當代裝置藝術家施工忠昊共同組成的1/2Q劇團創團作,改編自清朝道光年間的一位女作家吳藻的作品《喬影》。故事描繪一位改扮男裝的女子謝絮才,如何與湖中倒影對話,感傷自身而與《離騷》作者屈原共鳴的一番心事。

這原本是一齣長篇絮叨的文字,百多年來都沒有人能再正式搬演;除了一八二五年曾有一名男演員反串旦角詮釋過之外,一般評價都以為這齣崑曲獨腳戲讀起來精彩,但不見得能「看」。不過,這次導演戴君芳安排了現代即興舞者蘇安莉,飾演這個沒有發言能力的「倒影」,以抽象抒情的肢體動作,與崑曲演員楊汗如的戲曲程式,共舞對照。此外,裝置藝術家施工忠昊巧思設計了一座結合幻想與表演的舞台裝置:木馬小船,在演員、導演靈活地運用下,發揮了動作編排、場景移換和心情書寫的多重功能。更有趣的是,創作群將義大利畫家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畫像重組、拼貼,透過電腦程式,讓現場多媒體投影,隨著表演時文武場的音樂,轉換畫面,連結了作者達文西與作家吳藻的時空,使得「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得以浮現在當下呈現的氛圍裡。吳藻的心事,在隔了百餘年之後,獲得了理解與共鳴。

這齣戲的成功不僅在於編劇、導演與舞台裝置設計的合作經營,舞者與演員更是突破了一般表演規範,讓看戲的內行人「跌破眼鏡」。對於崑曲演員而言,行當的規矩一向堅不可移;這次楊汗如打破行當──不再純粹以小生扮相現身,登場即以女子斗篷亮相,劇終前還露出短袖緊身的女裝,讓女子反串男身的「扮演」意涵,直接旨現真實世界的女人心情──有多少的女人恨不得自己身為男人!--更延伸了影子舞者蘇安莉的代表意義。

蘇安莉的舞蹈也不僅止於舞蹈的肢體,更是戲劇性的表演。一開始的獨舞,點明了全劇女子獨白的意旨,也建立了舞蹈肢體與文武場的對話關係,使得觀眾習慣了聽見某段鑼鼓奏便了解這是墜落湖面的表現;再者,二胡的獨奏,搭配著蘇安莉的肢體動作,「演.奏」唐代詩人李白那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象。儘管舞台上只見舞者、演員扮演著影子與女主角謝絮才,然而「作家」的意念,卻逐漸投射在觀眾心裡,在觀眾心中形塑了「明月」,知音者輕而易舉便能讀出謝絮才、作者吳藻、作家李白以致於前述的屈原、甚至蒙娜麗莎與達文西的孤獨嚮往。

劇中有一段有趣的讀書場景,就是女扮男裝的謝絮才,因為酒過數巡而把影子看成了屈原大夫,透過現場說書人的介紹,為觀眾朗誦解讀了幾段《離騷》;或者這是編導試圖在為觀眾解釋什麼是她/他的「孤獨與惆悵」。然而,這樣看似艱澀難懂的文字,在說書人的白話解說、舞者的肢體舞動,以及旁白朗誦編劇另作的現代詩對比下,反倒讓《離騷》成了屈原獻給楚懷王的情詩,叫人好不暢快!而緊接著最自戀的一景,便是主角謝絮才隨著酒醒,理解自己誤把影子看成了屈原,自嘲之餘慨嘆:唉!似這等開樽把卷,倒也消愁,若再得個知音紅袖,溫柔相伴,豈不更添風韻?原本詮釋一人形、影的蘇、楊二人,轉而分化為兩個形體,讓自戀的描繪,影射為對同性、同伴的想戀,蘇、楊的共舞,似是交相纏綿、不可自拔,直至楊汗如飾演的角色突然自覺自己即將隨著倒影陷溺湖中,急忙抽身離開而表現慶幸,此時,不禁令人為蘇安莉的獨舞而傷懷。劇中所謂真正的孤獨者,又指涉至無法開口說話的舞者/影子身上。

雖然這是一個將戲曲現代化、著重跨界拼貼的創作,但每位創作者均展現了卓越的專業與創作的精緻,在每個環節展現了對古今女性、甚至同性戀者無法言說的心事。創作若能「自戀」到這層等級,真是比各種整型、美容都要來得高明、美麗!(圖片由1/2Q劇團提供、林勝發攝影)

No comments: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希臘雅典郊區知名劇場Epida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