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4, 2005

大聲笑,才不會大聲喊苦

《月半女子月半》
曇戲弄劇團
9月23日台北皇冠小劇場


僅是以編導汪其楣選擇以「月半」女子的生活經驗為創作素材,就值得我大聲喝采、鼓掌叫好!多少打著女性主義旗號的創作,不斷就意識形態與外界抗爭,卻忽略了某個角落裡,有一批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受害者」與「英雌們」,他們的「月半」故事,應足以成就好幾頁「女書」的歷史。


百餘位觀眾湧入狹小的觀眾席(其中有少數十餘位的月半族),愉快地聆聽台上三位女主角自述身體經驗與成長心得。沒有曲折的戲劇情節與戲劇化的情緒反應,三位「月半」女子誠實地表達自己求學、求職與求偶的種種挫折和心情;除了主角們賦格曲式的「獨白」,每個片段間也穿插著誇張逗趣的「求瘦」場景,和兩段男性路人/司機騷擾的喜劇情境,作為對比。全劇不斷的笑聲與掌聲,讓人體會到台上、台下濃烈的情感交流,顯然這批「月半」女子在「上台」之前,早已贏得親友觀眾的支持與肯定。


不過,觀眾放肆大笑的橋段,仍然集中在「月半」女子的自嘲笑點;諸如「我被讓座了!」或是「抽血好減肥」等等幾處主角們的生活切片。若不是主角們的大方分享,恐怕觀眾也無從釋放這每一細處累積而成的龐大壓力和悲傷;這齣戲的喜鬧,剛好成了大家逃避現實的管道。


也許編導早已深知改變現實的無力,因此全劇主線從頭到尾都以一種「抑制而得體」的情感進行著。上半場以最流行的MSN線上交談為結構,開始一段段三人彼此如交換日記、網誌般的對話;例如大娟訴說自己學舞過程的委屈、大文講述自己如何在電腦虛擬世界裡逃避,而大琴如何面對外界的挫折然後自己努力克服不平的遭遇。到了下半場,三個不同環境的女主角一同來到大琴獨力維持的特色咖啡館,共同期望和想像可見的未來,最後以歡樂的群舞結束。沒有虛擬的戲劇情境讓觀眾投入,編導採取自然的口述表達,似乎讓我們看見她們如何過著平淡的台北生活。


雖然舞台上放置了幾處縮小的台北地標,例如一○一大樓、美麗華摩天輪,一則凸顯了台灣台北的地方性格,二則刻意放大這幾則渺小的女孩兒心事,讓我誤以為會有什麼顛倒錯置的戲劇性誇張手法,但編導似乎避免了(或是刻意不採取)丑鬧的喜劇成份,只讓其他兩位配角「專注」地呈現如何「被主流價值和男性父權加害」的荒謬情節。其實,所有笑聲的表象下,掩藏著的是嚴肅的性別與身體課題。倘使我們也都同意編導以這樣「平和」的方式處理這類議題,可見得跟這幾位主角一樣的許多月半女子,一直以來是吞下了多少委屈來和外界妥協著。


從戲劇形式和處理手法來看,編導都沒有「空前絕後」的野心和企圖,反倒是誠懇地挖掘了一個平凡而不凡的女性題材,試圖「拋磚引玉」;而她這一呼百應之舉,正好集結了一批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劇場工作者,讓我見識了跨世代的潛力。也許等到哪一天,這群「月半女子」除了能在舞台上扮演自己之外,也能開始扮演不同的主角,可能現實社會中的觀眾,也可以開始接受不同的美的形象了吧。

(原刊載於10月5日民生報新藝見)

No comments: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The sanctuary of Asclepios to whom LaMama E.T.C. had just made a play to pay tribute
希臘雅典郊區知名劇場Epidaurs